贫子吟
故人之子凄以其,捉衿露肘衣离披。
居无四壁蓬为户,瓶空累日火不炊。
妻儿委顿饥欲死,嗷嗷僵仆谁能支。
羞将此语告戚属,几番拟赋招魂诗。
吁嗟一歌歌声凉,所知曾无升斗移。
忆昔我友重意气,千金一诺如等夷。
此道依稀还在人,何为今人不古期。
米如珠兮薪如桂,吁嗟再歌歌益悲。
优孟衣冠学不得,何时慰却地下叔敖知。
居无四壁蓬为户,瓶空累日火不炊。
妻儿委顿饥欲死,嗷嗷僵仆谁能支。
羞将此语告戚属,几番拟赋招魂诗。
吁嗟一歌歌声凉,所知曾无升斗移。
忆昔我友重意气,千金一诺如等夷。
此道依稀还在人,何为今人不古期。
米如珠兮薪如桂,吁嗟再歌歌益悲。
优孟衣冠学不得,何时慰却地下叔敖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穷困潦倒的家庭惨状,同时讽刺了世态炎凉,表达了对过去重义轻利时代的怀念。
诗的前半部分用白描手法刻画贫困:朋友的儿子衣衫破烂("捉衿露肘"),住在漏风的茅草屋("蓬为户"),米缸空了多日没生火做饭,妻儿饿得奄奄一息躺在地上。这人宁可写悼亡诗("招魂诗")也不愿向亲戚求助,可见自尊心极强又走投无路。
后半部分转为议论:诗人感叹自己唱起悲歌("吁嗟一歌"),但认识的人连一升米都不肯接济。想起亡友生前重义气("千金一诺"),对比现在物价飞涨("米如珠薪如桂")却人情冷漠。最后用"优孟衣冠"的典故(楚国艺人假扮已故宰相的故事),暗指现在的人连表面功夫都不愿做,让亡友在九泉之下都不得安息。
全诗通过三个对比突显主题:
1. 过去朋友仗义疏财 vs 现在亲友见死不救
2. 物价飞涨的物质困境 vs 人心冷漠的精神困境
3. 死者生前的慷慨 vs 生者现在的吝啬
诗人用近乎口语化的悲痛呼喊("吁嗟"重复出现),让读者直接感受到贫困的残酷和世道的堕落,这种直击现实的写法比单纯说教更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