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曾国荃联

并文正应时而出,雨花台畔,战绩犹存,不独晋粤两疆,困苏嗷雁,秩宗三礼,业炳咨夔,威望震华夷,世爵允宜盟铁券;
溯先君敦好以来,风木庭前,乔荫幸托,讵料牛斗槎渺,才送司农,箕尾星沉,又伤太傅,大江流日夜,悲声何忍听铜琶。

现代解析

这首挽联是悼念晚清名臣曾国荃的,用现代语言解析如下:

上联通过四个层次赞颂逝者的功绩:
1. 开篇将曾国荃与其兄曾国藩(文正)并提,说他们都是顺应时代而生的栋梁。"雨花台畔"指曾国荃率湘军攻破太平天国天京(南京)的关键战役。
2. 列举他的政绩:在山西、广东两地改善民生("困苏嗷雁"指救济百姓),执掌礼部时("秩宗三礼")像古代贤臣咨夔一样出色。
3. 总结其威望:声名远播中外,获得世袭爵位("铁券"指丹书铁券,象征殊荣)。
4. 下联转为抒发哀思:先追忆两家世交情谊("先君敦好"),用"乔荫"比喻曾家对作者的庇护。
5. 连用两个天文典故:"牛斗槎渺"暗指张之洞(司农)刚去世,"箕尾星沉"又喻曾国荃(太傅)离世,表达接连痛失贤臣的悲怆。
6. 结尾情景交融:以长江奔流比喻时光无情,用"铜琶"(乐器)代指哀乐,说不忍听这悲伤的旋律。

全联特色:
- 历史典故化为通俗比喻(如把政绩比作明星闪耀)
- 时空跨度大却层次分明:从战场到朝堂,从功业到私交
- 悲壮与柔情交融,既有"铁券"的刚硬,又有"乔荫"的温暖
- 结尾的江水与乐声,让抽象哀思变得可感可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