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小明之杭州(一九七六年秋作于义乌)

当时踏雪东阳路,寒梅无力坼花枝。
今日秋风送君去,钱塘诸子各解颐。
韶光过度周星七,坎坷经来只自知。
君有才谋骋两浙,少年挥发正可期。
含雨远山积翠重,小径新开菊满篱。
取舍行藏⑴仰人力,湖光山色萦梦思。
兰台瞩目江天阔,应是西南风⑵起时。
眼前仿佛云烟乱,畴昔情怀岁月移。
岁月移,犹可记,白峰除夕夜⑶,泰岳天门诗⑷。

现代解析

这首《送董小明之杭州》写于1976年秋天,是作者在义乌为好友董小明送行时所作。全诗通过今昔对比和自然景物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殷切期望。

诗歌开头用"踏雪东阳路"的回忆,带出当年寒冬中梅花都难以开放的艰难岁月,暗示两人曾共同经历过困苦。而如今在秋风送别的时刻,杭州的朋友们(钱塘诸子)都展露笑颜,形成温暖与寒冷的鲜明对比。

中间部分"韶光过度周星七"等句,直接点明七年的时光流逝,那些坎坷经历只有当事人自己最清楚。但作者对友人充满信心,认为他凭借才华必能在浙江大展宏图,正值青春年华大有可为。

诗中"含雨远山"、"菊满篱"等景物描写,既点明送别的秋季时令,又以清新自然的画面冲淡离愁。作者提醒友人:人生选择(取舍行藏)需要他人相助,但杭州的湖光山色定会让他魂牵梦萦。

最后段落情感达到高潮,想象友人未来在杭州(兰台)远眺江天的开阔景象,预言他必将迎来人生转机(西南风起)。结尾特别提到"白峰除夕夜"和"泰岳天门诗"两个具体回忆,用共同经历过的特殊时刻,强化了这份历经岁月而不改的友谊。

全诗语言朴实却情感真挚,没有华丽辞藻却充满画面感,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鼓励的深厚情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