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惠泉寄知军郎中(原注:在荆门。)
崎岖荆门山,丛起为东阨。
阳冈盘气势,阴窦融液脉。
源濯云根移,流喷石罅拆。
呀呀两岸间,平涧才数席。
环岸贮清泚,古镜照秋色。
恬风不生纹,至底无隐物。
澄辉泛岚翠,净影溶天碧。
潜花深囧囧,荫树高崒崒。
清光照毛发,爽气洒肌骨。
如入冰壶中,亭宇何鲜饰。
瓶罂日往来,举汲易为力。
短绠何劳人,轻舠恰容客。
当时竟陵翁,老死却不历。
品第十九泉,遗此良可惜。
此泉惠此土,唯日流不息。
作诗颂惠泉,勉哉君子德⑴。
阳冈盘气势,阴窦融液脉。
源濯云根移,流喷石罅拆。
呀呀两岸间,平涧才数席。
环岸贮清泚,古镜照秋色。
恬风不生纹,至底无隐物。
澄辉泛岚翠,净影溶天碧。
潜花深囧囧,荫树高崒崒。
清光照毛发,爽气洒肌骨。
如入冰壶中,亭宇何鲜饰。
瓶罂日往来,举汲易为力。
短绠何劳人,轻舠恰容客。
当时竟陵翁,老死却不历。
品第十九泉,遗此良可惜。
此泉惠此土,唯日流不息。
作诗颂惠泉,勉哉君子德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荆门山间一处名为"惠泉"的清泉,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传递出深刻的哲理。
开篇先勾勒出荆门山险峻的地势,山阳处气势雄浑,山阴处暗流涌动。泉水从云根石缝中喷涌而出,在狭窄的山涧间形成一汪清潭。这里用"古镜照秋色"的比喻,突出泉水如明镜般清澈透亮,连水底都一览无余。
中间部分着重描写泉水的纯净之美:水面平静无波,倒映着山色天光;水下暗花隐约,岸边树影婆娑。清泉的光辉能照透毛发,凉意沁入肌骨,让人仿佛置身晶莹的冰壶之中。当地居民日日来此取水,小船往来便利,展现出泉水惠及百姓的实用价值。
结尾处诗人发出感叹:可惜陆羽(竟陵翁)当年未能品鉴此泉。最后升华主题,将泉水的"日夜奔流"与"君子之德"相联系,赞美其滋养万物、永不停歇的奉献精神,勉励人们学习泉水这样的高尚品德。
全诗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将一眼山泉写得气韵生动,最后自然过渡到品德修养的思考,体现了古人"格物致知"的思维方式。写景时多用明喻暗喻,如"古镜""冰壶"等意象,既形象又富有哲理意味。
句龙纬
句龙纬,仁寿(今属四川)人。仁宗庆历间进士(清雍正《四川通志》卷三三)。历太学博士、职方郎中(《宋诗纪事》卷一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