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树斋给谏所藏云龙册子

斋空夜静星斗明,陡觉风雨昏镫青。
雷轰电闪起咫尺,颓云塞地天冥冥。
恍惚奔趋有百灵,海波倒卷枯沧溟。
怪君何处得此通神画,令我骇对顷刻迷阴晴。
我闻龙本至阳精,屈伸变化无定形。
九天九渊任潜跃,出入有去翳以行。
世人不知龙德贵,谓可拳养殊不经。
谁其画龙即真龙,前有僧繇后所翁。
此图未知出谁手,墨香一渍云濛濛。
果有蜿蜒势千丈,半露云外藏云中。
精灵尽出真宰泣,尺幅神变谁能穷。
正恐朝坤有时要霖雨,忽然带云飞去图为空。
龙兮龙兮我愿招之复来入,神功既毕此堪蛰老屋。
空山伴夜吟雨气,淋漓万古云犹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栩栩如生的云龙画卷,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龙的神秘与力量。以下是逐段分析:

1. 开篇营造氛围
诗人描述了一个夜晚的场景:书房安静,星空明亮,突然风雨交加,雷声轰鸣,电光闪烁,天地间一片昏暗。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为后面龙的出现做了铺垫,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神秘而震撼的氛围。

2. 龙的威猛形象
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描绘龙的威力:它能让海波倒卷,让沧海干枯。画中的龙仿佛活了过来,气势磅礴,让人分不清是画还是真实的天气变化。这里突出了龙作为神话生物的强大和不可捉摸。

3. 龙的特质与传说
诗人提到龙是至阳之灵,能自由变化形态,上天入海,来去无踪。世人常误解龙,以为可以驯养,但龙其实是高贵而不可控的。这里引用了古代画龙名家(如僧繇、所翁)的传说,暗示这幅画技艺高超,几乎能以假乱真。

4. 画中龙的动态美
诗人细致刻画了画中龙的姿态:它蜿蜒千丈,半隐半现于云中,仿佛随时会冲破画面飞走。这种若隐若现的表现手法,既展现了画家的功力,也赋予龙一种灵动感,让人担心它真的会飞走,留下空白的画纸。

5. 诗人的情感升华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龙的向往:他希望龙能降临人间,带来甘霖后,再回到画中安眠。这种矛盾心理——既渴望龙的力量,又敬畏它的不可控——体现了人对自然神秘力量的复杂情感。结尾的"万古云犹湿"更留下余韵,仿佛龙的湿润气息永远留在画中。

全诗精髓
诗人通过一幅云龙画,将静态艺术转化为动态想象,让读者感受到龙的生命力。诗中既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有对艺术魅力的赞叹,最终落笔于"画与真"的界限模糊——好的艺术能超越现实,让人沉浸其中。普通人也能从中体会到:真正的美,往往在于那种呼之欲出的生动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