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悼念的是一位德才兼备却壮志未酬的官员(王侍郎)。全诗用平实而深情的语言,勾勒出一个优秀人物的精神品格和遗憾人生。
前四句用比喻手法赞美逝者的内在品质:
1. "气郁芝兰秀"——他的气质像幽兰一样清雅芬芳,形容品德高尚
2. "心虚水镜明"——心胸像明镜止水般澄澈,形容为人坦荡
3. "三代学"指精通古代圣贤学问,"万人英"强调他是万众之中的佼佼者
后四句转向人生遗憾:
5-6句形成强烈对比:满腹经纶的才学(三代学)和济世安民的抱负(万人英)都没能完全实现,只留下让后人追念的名声。最后两句画面感极强:江湖(暗指漂泊人生)上洒落老人泪水,夕阳(象征生命终结)照着灵幡,用落日余晖的意象传递出深沉的哀伤。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这种反差——明明具备芝兰般的美德和明镜般的智慧,却终究没能实现理想。这种"英雄未路"的遗憾,加上夕阳灵幡的苍凉场景,让悼念之情显得格外厚重。诗人没有用夸张的哭诉,而是通过品格赞美与人生遗憾的对照,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份惋惜和敬意。
张九成
(1092—1159)杭州钱塘人,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少游京师,从学于杨时。高宗绍兴二年进士第一。历著作郎及礼部、刑部侍郎等职。因与秦桧不和,被谪南安军十四年。桧死,起知温州。研思经学,多有训解。卒谥文忠。有《横浦集》、《孟子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