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
昨升系舟山,试望雁门塞。
巀嶪阵云黑,势与玄岳配。
及兹赴谷口,局步入烟霭。
曲曲山根盘,层层苍壁对。
岚光自摩荡,岩壑递明晦。
古雪滋阴崖,新泉下奔濑。
猿猱一线路,迥出飞鸟背。
侧磴上空曲,攀危凌地籁。
始知经陟高,足底群峰会。
玄冥操斗柄,制此天北戒。
插汉立雄关,蕃畿隔内外。
东掠凤皇城,西极菖蒲海。
呼吸万里通,形胜兵家最。
信乃天下蔽,讵惟三晋隘。
时清关门开,耕田铸矛镦。
不见沙土中,箭镞馀腥在。
巀嶪阵云黑,势与玄岳配。
及兹赴谷口,局步入烟霭。
曲曲山根盘,层层苍壁对。
岚光自摩荡,岩壑递明晦。
古雪滋阴崖,新泉下奔濑。
猿猱一线路,迥出飞鸟背。
侧磴上空曲,攀危凌地籁。
始知经陟高,足底群峰会。
玄冥操斗柄,制此天北戒。
插汉立雄关,蕃畿隔内外。
东掠凤皇城,西极菖蒲海。
呼吸万里通,形胜兵家最。
信乃天下蔽,讵惟三晋隘。
时清关门开,耕田铸矛镦。
不见沙土中,箭镞馀腥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雁门关的险峻地势和军事重要性,同时透露出对和平的向往。
1. 开篇写景,突出雄关气势 诗人从系舟山远望雁门关,用“阵云黑”形容山势如黑压压的战阵,与高耸的山岳相配,营造出压抑而壮观的氛围。进入山谷后,山路曲折,雾气弥漫,苍翠的岩壁层层相对,光影在山间流动,时明时暗。
2. 细节刻画,展现险峻奇观 诗中用“古雪”“新泉”对比,既写出山崖的古老积雪,又描绘山涧奔流的活力。山路狭窄如“猿猱一线”,比飞鸟还高,攀登时仿佛能听到大地的声响(“地籁”),登上高处才发现脚下群峰耸立,凸显雁门关的险要。
3. 点明军事价值,呼应历史 诗人将雁门关比作天界的屏障(“玄冥操斗柄”),强调它分隔中原与塞外的重要地位。东接凤凰城(可能指代中原城池),西至菖蒲海(泛指边疆),万里疆域在此贯通,是兵家必争之地。
4. 结尾感慨,暗含和平愿景 最后四句笔锋一转:如今天下太平,关门敞开,农民耕种,武器被熔铸成农具。但沙土中残留的箭镞仍带着血腥气,暗示曾经的战乱,提醒人们珍惜和平。
全诗精髓: - 画面感强:通过光影、山势、声音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以小见大:从险峻的自然景观延伸到国家安危,体现“一夫当关”的战略意义。 - 历史厚重感:结尾的箭镞提醒人们,雄关的和平来之不易。
诗人用雄浑的笔调赞美雁门关的壮丽,同时传递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安宁生活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