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寄谢杨制机

把卷怆然不自胜,古来离合岂人能。
未应鬻髢尤穷发,暂喜餐蔬得枕肱。
身逐南云亲色养,梦寻巴瘴隔心朋。
囊中贝母烦分惠,独学仍愁旧病增。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读书时突然涌起的伤感情绪,以及他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感慨。

首联"把卷怆然不自胜,古来离合岂人能"写作者捧着书卷突然感到悲伤难抑,感叹自古以来聚散离合都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就像我们现代人看书时,有时会被某个情节触动,想起自己的经历一样。

颔联"未应鬻髢尤穷发,暂喜餐蔬得枕肱"用两个生活细节表达困境中的小确幸:虽然穷到要卖头发(古代女子卖头发换钱),但至少还能吃上蔬菜;虽然条件简陋,但能枕着手臂休息。这就像现代人虽然生活拮据,但还能吃上一碗热饭、有个地方睡觉的满足感。

颈联"身逐南云亲色养,梦寻巴瘴隔心朋"写作者身在南方侍奉父母("色养"指孝顺奉养),却常在梦中思念远在巴蜀的朋友。这种既要尽孝又想与朋友相聚的矛盾,就像现在在外打工的人思念家乡亲友的心情。

尾联"囊中贝母烦分惠,独学仍愁旧病增"写作者向朋友讨要贝母(一种药材)治病,同时感叹独自学习时旧病又加重了。这既表现了朋友间的互助,也道出了孤独求学的艰辛。

全诗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了古代读书人在贫困、疾病、思亲念友等多重压力下的真实心境。诗人没有用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卖头发、吃蔬菜、讨药材这些朴实的生活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他面对困境时既无奈又保持希望的心态。这种在平凡中见真情、在困苦中显坚韧的表达方式,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项安世

项安世(1129--1208),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任秘书省(管理皇家典籍)正字,隔年为校书郎兼实录院检讨官。宁宗庆元元年出通判池州,开禧二年(1206年)起知鄂州,迁户部员外郎、湖广总领。及后以太府卿终其官职。庆元年间因谪居江陵,足不出户,专事研究,于《左传》、《周易》诸经皆有见解,项安世自谓其学得自程颐《易传》,纪晓岚评价:“安世之经学深矣,何可轻诋也。”嘉定元年(1208年)卒。有《周易玩辞》十六卷、《项氏家说》、《平庵悔稿》等。其生平可见于《馆阁续录》、《宋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