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桂树的形象,并借树喻人,表达了隐逸高洁的情怀。
前两句"高干丛丛起,修枝袅袅垂"用白描手法勾勒桂树的形态:挺拔的树干密集生长,细长的枝条柔美低垂。"丛丛"和"袅袅"两个叠词,既写出了树木的繁茂,又赋予其轻盈的动态美。
后两句转入抒情,"个中清隐意"点明树中蕴含着清高隐逸的志趣,而"不令小山知"则用拟人手法,说连旁边的小山都不能理解这份心意。这里的"小山"可以理解为世俗的眼光,诗人通过桂树表达自己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
全诗妙在将人的品格寄托于树木,看似写景实则抒怀。桂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就象征高洁,诗人通过对其形态的刻画,自然引出内心追求。最后"不令小山知"的转折尤其精妙,既突出了隐者之"隐",又带着几分幽默和傲气,让整首诗在清雅中透出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