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文丞相祠

青螺山下相公亭,瞻拜遗容仰德馨。
百代衣冠知守死,一方山水自钟灵。
夷齐重义轻周粟,李卫贪生拜虏庭。
读罢碑阴怀往事,夕阳回首涕如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参观文天祥祠堂后写下的感怀之作,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对民族气节的崇敬和对变节者的鄙夷。

前四句写祠堂环境与感受:青螺山下的文丞相祠堂庄严肃穆,瞻仰遗像时能感受到文天祥高尚的品德。千百年来,真正有气节的人都知道要坚守节操("守死"指宁死不屈),这里的山水也因这份气节而显得灵秀非凡。

中间两句用历史人物作对比:伯夷、叔齐(商朝遗民)看重气节宁可饿死也不吃周朝的粮食,而李卫(唐朝将领)却贪生怕死向敌人跪拜。这里用伯夷叔齐比喻文天祥的气节,用李卫暗讽那些投降元朝的宋朝官员。

最后两句写读碑怀古:读完碑文追忆往事,在夕阳中回首历史,不禁感动落泪。通过"夕阳"这个意象,既点明时间,也暗喻朝代更迭的沧桑感。

全诗通过环境描写、历史典故和强烈对比,歌颂了文天祥"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同时谴责了变节投降的行为。最后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对忠义精神的感动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涕如零"的细节描写,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作者内心的震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