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承天寺寻勤上人》描绘了诗人在古寺中寻找友人的情景,同时通过环境描写传达出宁静、悠远的意境,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清幽之地的留恋。
首先,诗的开头“古寺多陈迹,幽花祇自开”点明了地点的古老与幽静。古寺中满是历史的痕迹,幽深的花儿独自开放,给人一种时间停滞、岁月静好的感觉。这里的花象征着生命力和自然的宁静,与古寺的沧桑形成对比。
接着,“净无秋后暑,远绝市中埃”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清净。这里没有秋后的暑气,也远离了市井的尘埃,仿佛是一个与世隔绝的净土。诗人通过对比,突出了古寺的宁静与纯净,表达了对这种环境的喜爱。
“苔色侵碑石,松阴蔽月台”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古寺的沧桑与自然的美感。碑石上长满了青苔,松树的阴影遮盖了月台,这些细节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生命力。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一种古老而静谧的氛围。
最后,“山人迟未至,欲去重徘徊”点明了诗的主题——寻找友人。诗人等待的友人迟迟未到,他本想离开,却又因留恋这清幽之地而徘徊不前。这里的“徘徊”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也表达了他对这片宁静环境的依依不舍。
整首诗通过描绘古寺的幽静与沧桑,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清净之地的向往。诗中充满了自然的意象和时间的痕迹,给人一种宁静悠远的美感,同时也透露出淡淡的孤寂与留恋。这种情感与环境的交织,使得诗歌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深意,令人回味无穷。
释圆悟
释圆悟,号枯崖,福清(今属福建)人。能诗画,喜作竹石。理宗淳祐间住泉州光福寺,有《枯崖集》(《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卷一○《泉州重修兴福寺记》),已佚。《画史会要》卷三有传。今录诗二十九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