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天柱山隐居时的生活场景和内心感悟,语言朴素却意境深远。
前四句写实景:住在开阔的山野间,夜晚柴门都不用关。在水边静坐时悟出半句佛偈,在月光下读完了残缺的经书。这展现了隐士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状态,透着闲适与禅意。
后四句转入哲理:虽然身体仍随世俗奔波("诸尘转"指尘世纷扰),但内心已因顿悟而清醒。最后点明主旨——不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就会在各种俗务中疲于奔命。这里的"一念醒"是诗眼,指突然看透人生本质的觉悟。
全诗妙在将日常场景(柴门、读经)与深刻哲理自然结合,用"水边悟偈"、"月下读经"这样充满画面感的细节,引出对人生追求的思考。最后两句尤其发人深省,暗示多数人困在名利场中,而觉悟者能超脱这种"劳形"的状态。
释赞宁
释赞宁(九一九~一○○一),俗姓高,吴兴德清(今属浙江)人。后唐天祐十六年生,天成中出家,清泰初入天台山(《小畜集》卷二○通南山律,时人谓之“律虎”。吴越中,置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宗文。入宋,改赐通慧大师。初补左街讲经首座、知西京教门事。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充右街僧录。三年迁左街(《咸淳临安志》卷七○)。四年卒,年八十三(《释氏疑年录》卷六)。一说咸平二年卒(《释氏稽古略》卷四)。《西湖高僧事略》等有传。今录诗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