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氈行
老屋子数十椽,下湿上又破。
无端野狐精,昏夜入为盗。
窃我在重氈,目之为奇货。
持以献朱门,曰此堪媚灶。
自余失此物,志意不少挫。
苦节增岁寒,羞颜薄时好。
命义守大闲,潜深仍伏澳。
客从北方来,特以吉语告。
旧物将见远,前甑元不堕。
余笑与客言,的有此说麽。
孔肖坐广堂,当局已昏耄。
余尝对天仗,正色灵渠过,
共心不能容。未免含疾媢。
石显在宫闱,威福弄幽奥。
余又疏击之,见面定渠唾。
其术主盛行,及此必图报。
客乃宽余心,少安谨勿躁。
圣主赦宿愆,仁恩等天帱。
昭相爱善类,德量如海大。
谗者害莫成,匪伊氈自到。
示几会其言,客喜相问劳。
劝客勿为喜,我且为时悼。
米石三十千,杭人死饥饿。
敌寨七百里,淮人共斩剉。
窖雪飞无留,融风扇炎燥。
潮汐来无时,民庐陷泥涝。
旱魃肆陆梁,妖禽辄鸣噪。
殒星光射人,雨雹威尤暴。
地轴疑翻腾,乾文讶颠倒。
昔余出硬语,万死一是睦。
廷臣诮云狂,相国嫌愈傲。
不幸期年间,前言多路蹈。
今居山泽中,日向穹祷。
一愿雨阳时,田畴足杭{左米右上而下大}。
二愿干弋休,边境息巡逻。
庶几老余生,农圃得自课。
保此狂生名,比方散人号。
不然瞻四方,欲往谁前导。
虽粟不得食,况有氈可卧。
人品有主卑,才气分锐惰。
嗟我甚低垂,赖君起吾愞。
无端野狐精,昏夜入为盗。
窃我在重氈,目之为奇货。
持以献朱门,曰此堪媚灶。
自余失此物,志意不少挫。
苦节增岁寒,羞颜薄时好。
命义守大闲,潜深仍伏澳。
客从北方来,特以吉语告。
旧物将见远,前甑元不堕。
余笑与客言,的有此说麽。
孔肖坐广堂,当局已昏耄。
余尝对天仗,正色灵渠过,
共心不能容。未免含疾媢。
石显在宫闱,威福弄幽奥。
余又疏击之,见面定渠唾。
其术主盛行,及此必图报。
客乃宽余心,少安谨勿躁。
圣主赦宿愆,仁恩等天帱。
昭相爱善类,德量如海大。
谗者害莫成,匪伊氈自到。
示几会其言,客喜相问劳。
劝客勿为喜,我且为时悼。
米石三十千,杭人死饥饿。
敌寨七百里,淮人共斩剉。
窖雪飞无留,融风扇炎燥。
潮汐来无时,民庐陷泥涝。
旱魃肆陆梁,妖禽辄鸣噪。
殒星光射人,雨雹威尤暴。
地轴疑翻腾,乾文讶颠倒。
昔余出硬语,万死一是睦。
廷臣诮云狂,相国嫌愈傲。
不幸期年间,前言多路蹈。
今居山泽中,日向穹祷。
一愿雨阳时,田畴足杭{左米右上而下大}。
二愿干弋休,边境息巡逻。
庶几老余生,农圃得自课。
保此狂生名,比方散人号。
不然瞻四方,欲往谁前导。
虽粟不得食,况有氈可卧。
人品有主卑,才气分锐惰。
嗟我甚低垂,赖君起吾愞。
现代解析
这首诗《远氈行》以幽默自嘲的口吻,讲述了一个穷书生遭遇生活困境却坚守节操的故事。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荒诞的"盗氈事件" 诗人用夸张手法描写自家破屋被野狐精偷走御寒毛氈的荒唐事。狐狸把毛氈当宝贝献给权贵("媚灶"指讨好权贵),暗讽当时官场贿赂成风。但诗人表示即便冻得发抖("苦节增岁寒"),也不愿学小人趋炎附势。
2. 与权贵的斗争 诗中提到两个反派: - "孔肖"(影射奸臣)把持朝政排挤忠良 - "石显"(汉代奸宦,此处借喻)在宫中弄权 诗人曾正直谏言却遭记恨,现在被贬隐居。这里用"见面定渠唾"(见面就吐口水)的生动描写,展现对奸臣的厌恶。
3. 忧国忧民的情怀 后半段笔锋突转,列出触目惊心的社会灾难: - 杭州米价暴涨("米石三十千") - 边境战乱("敌寨七百里") - 水旱灾害频发("旱魃肆陆梁"指旱魔作乱) - 天象异常("殒星光射人") 对比自己当年被嘲笑为"狂生"的谏言如今一一应验,诗人现在只祈祷风调雨顺、战争平息,甘愿做个种田的"散人"。
全诗亮点: - 用丢毛氈的日常小事引出重大社会议题 - "野狐精"的比喻既幽默又辛辣,把行贿者比作动物 - 最后"况有氈可卧"的反问戳心:连饭都吃不上,谁还在意丢不丢毛毯? - 展现了中国文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传统
现代启示: 这首诗像一篇古代"讽刺小品",告诉我们:真正的骨气不是逞强,而是在逆境中依然关心民生;面对不公,保持幽默感也是一种抵抗方式。诗中描写的天灾人祸与官僚腐败,在今天仍有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