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陆宣公堂

一编奏议从头读,句句冰联玉缀成。
不是德宗嫌切直,自缘唐室未升平。
谄魂尽逐残星灭,义魄长随霁月明。
我亦爱君忧国者,岁时来一拜先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十朋对唐代名臣陆贽的致敬之作。全诗通过三个层次展现了陆贽的品格魅力:

1. 奏议如珠玉(前两句)
诗人翻开陆贽写给皇帝的奏章,发现每句话都像冰晶玉珠般晶莹剔透。这里用"冰联玉缀"的比喻,既夸赞陆贽文章精美,更暗指其内容纯洁无瑕,充满正直之气。

2. 直谏非君过(中间四句)
诗人替唐德宗辩解:不是皇帝讨厌忠言,而是当时唐朝确实内忧外患。接着用"谄魂"(阿谀小人)如残星消散,"义魄"(陆贽的忠魂)似明月长存的对比,突出陆贽超越时代的精神力量。

3. 隔代相知(末两句)
诗人直接表白:因为和陆贽一样心怀天下,所以每年都要来祭拜这位精神知己。这种穿越时空的共鸣,让读者感受到正直之士的心灵相通。

全诗妙在:
- 用"冰玉"比喻奏章,把抽象的品质变得可视可感
- 不直接批评昏君,反而替皇帝找台阶,显得更客观
- 把奸臣比作将灭的残星,忠臣比作永恒的明月,画面感极强
- 最后直抒胸臆的告白,让古代贤臣与现代读者产生情感联结

这种通过具体物件(奏议)、自然意象(星月)和直白情感来表达敬仰的写法,既保持了诗歌的优美,又让普通人也能领会其中的崇敬之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