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延平吴守实斋题张师夔画西楼酌别图

栎翁平生丘壑徒,笔力妙与元造俱。
延陵公子远相访,为写酌别西楼图。
近山嵯峨石磊磈,远水荡漾烟模糊。
垂杨先霜叶尽脱,老树欲雪寒梢枯。
飞楼缥缈出天外,下瞰万顷平流铺。
若非浔阳浸月之江渚,即是洞庭落木之重湖。
有美人兮涉远道,念王孙兮怨瑶草。
思临水兮送将行,更登楼兮慰情抱。
巍巍上国黄金台,迢迢一曲阳关杯。
酒酣拔剑更起舞,志气上薄浮云开。
人生何用伤离别,海岳神交尽豪杰。
澒洞风尘不可留,千里依然共明月。
还君此图歌我诗,安得与子同襟期。
君不见平生鲍叔能知我,车笠鲜有相逢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的深情画卷,用生动的画面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离别的复杂心境。以下是通俗易懂的解析:

1. 画中景:壮阔与萧瑟交织 诗人先夸赞画家张师夔(栎翁)技艺高超,能将自然山水画得逼真动人。画中的近处是陡峭的山石,远处是烟波朦胧的湖水,秋霜打落了杨柳的叶子,老树枯枝仿佛在等待冬雪——这些景物既雄浑又带着秋冬的寂寥,暗示离别时的苍凉心情。

2. 楼中情:豪迈与不舍并存 画中的高楼仿佛悬在天边,俯瞰着浩渺江水。诗人联想到白居易笔下浔阳江的月色,或是杜甫诗中洞庭湖的落叶,这些经典意象烘托出离别的诗意。接着直接点题:美人(可能指友人)即将远行,登楼饮酒送别时,既有"拔剑起舞"的豪情,也有"怨瑶草"的缠绵,矛盾中透露出深厚情谊。

3. 离别观:豁达中见深情 诗人突然跳出伤感,说真正的知己不在乎距离("海岳神交尽豪杰"),即使风尘阻隔,也能共享同一轮明月。这里用"黄金台"(招贤纳士之地)和"阳关曲"(经典送别曲)的典故,把个人离别升华到志士胸怀——只要精神相通,天涯若比邻。

4. 结尾共鸣:渴望知音 最后诗人归还画作时感叹:多想和你(吴守)像管仲、鲍叔牙那样成为生死知己!但现实如谚语"车笠之交"所言,贫富贵贱常让人离散。这一转笔让豪迈的基调多了几分现实无奈,更显真挚。

全诗魅力: - 画面感强:如电影镜头般由近及远,从枯树到烟波,让读者身临其境。 - 情感真实:不刻意煽情,既有"劝君更尽一杯酒"的痛快,又有"但愿人长久"的洒脱。 - 用典自然:历史故事和诗句化入日常场景,比如用"鲍叔知我"比喻友情,不懂典故也能读懂深情。

精髓在于:它超越了普通送别诗的伤感,用壮阔的景物和豁达的态度,告诉友人——真正的离别不是山水阻隔,而是心灵是否共鸣。

黄镇成

黄镇成(1287-1362)字元镇,号存存子、紫云山人、秋声子、学斋先生等。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元代山水田园诗人,与黄清老(邵武故县人)被后人并称为“诗人二黄”。初屡荐不就,遍游楚汉齐鲁燕赵等地,后授江南儒学提举,未上任而卒。著有《秋声集》四卷、《尚书通考》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