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吴江

吴江秋水灌平湖,水阔烟深恨有馀。
因想季鹰当日事,归来未必为莼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经过吴江时的所见所感,借景抒情,表达了一种复杂的人生感慨。

前两句写景:秋天的吴江水浩浩荡荡流入太湖,水面开阔,远处雾气迷蒙。这壮阔而朦胧的景色让作者心中涌起难以排解的愁绪。"恨有馀"三字暗示这种情绪并非一时之念,而是长久积压的心结。

后两句用典抒情:作者联想到西晋名士张翰(字季鹰)的故事。传说张翰因思念家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而辞官归乡,但诗人提出了新见解——张翰当年回乡,可能不只是为了美食,而是有更深层的原因。这里实际是借古喻今,暗示自己也有类似张翰的苦衷,或许是厌倦官场,或是心怀故土,但都不便明说。

全诗妙在含蓄。通过秋水烟波的渲染,配合历史典故的翻新,把个人仕途沉浮、思乡怀旧等复杂情感,都隐藏在看似平淡的景色描写之下。这种"欲说还休"的表达方式,反而让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沉的惆怅。

王贽

(994—1069)宋泰和人,字至之。真宗天禧三年进士。历侍御史、知谏院、判司农寺。仁宗庆历中,为天章阁待制,条陈时事,对策甚久,仁宗赞为南士而有燕赵之气者。神宗时官终户部侍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