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辉上人喜赋诗作东坡字萧然有出尘之姿渠亦用韵有作且乞诗为别因再次韵赠之
禅流笔墨戏,好句亦时得。
譬如世佳人,不必须倾国。
我行百城时,所至不暖席。
默求支许流,常叹暮云碧。
阿师有典刑,一见我心释。
根源师璨可,馀事窥元白。
丛林半良窳,初若泗滨石。
欲出金玉音,不妨聊考击。
致远或恐泥,落华反枯寂。
口边白醭去,愿子师古昔。
譬如世佳人,不必须倾国。
我行百城时,所至不暖席。
默求支许流,常叹暮云碧。
阿师有典刑,一见我心释。
根源师璨可,馀事窥元白。
丛林半良窳,初若泗滨石。
欲出金玉音,不妨聊考击。
致远或恐泥,落华反枯寂。
口边白醭去,愿子师古昔。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元辉上人的和尚,他喜欢写诗、模仿苏东坡的书法,整个人有种超脱凡尘的气质。诗人通过几个生动的比喻和场景,表达了对这位和尚的欣赏和惜别之情。
开头说元辉上人写诗就像在玩笔墨游戏,但偶尔能写出好句子。诗人打了个比方:就像世上的美女,不一定要倾国倾城才算美(暗指元辉上人的诗虽不完美但有真趣)。接着诗人说自己到处云游,很少停留,一直在寻找像支遁、许询这样高僧的踪迹(用"暮云碧"表达求而不得的惆怅)。
见到元辉上人后,诗人觉得他很有前辈高僧的风范("典刑"指典范),顿时心里很舒畅。说他继承了禅宗三祖僧璨的佛法根基("根源"),写诗方面又学习了元稹、白居易的通俗风格。接着用"泗滨石"比喻当时佛教圈子良莠不杂,而元辉上人就像能发出金玉之声的美石,值得切磋琢磨。
最后诗人给出建议:追求高远境界可能反而陷入僵化("致远或恐泥"),就像花朵凋落后只剩枯枝。劝元辉上人去掉陈腐气("口边白醭"像食物放久发的霉),多向古人学习。全诗在欣赏之余,也流露出长辈对后辈的殷切指导。
饶节
饶节(1065~1129),宋代诗僧。字德操,一字次守,自号倚松道人、倚松老人,出家后法名如壁。江西临川人,江西诗派重要诗人。就学于吕希哲,与谢逸、汪革、谢薖并称为“江西诗派临川四才子”。其诗淳真朴实,华而不绮,陆游称其为当时诗僧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