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太守行
不见雁门高,安知太守骄。雁门高雁不可度,太守骄新不如故。
堂堂复堂堂,汉家重循良。几人考上上,承恩奏明光。
几人考下下,贬窜之他邦。五马煌煌二千石,河间姹女同朝夕。
徒手相将拜路尘,清寒逼人太守嗔。
现代解析
这首《雁门太守行》通过对比和讽刺,揭示了古代官场的不公与腐败,表达了对清廉官员的向往和对腐败官员的批判。
首先,诗的开头提到“雁门高”,雁门是古代的重要关隘,象征着威严和权力。诗人说,如果你没见过雁门的高峻,就不会知道太守的傲慢。这里用雁门的高不可攀,比喻太守的嚣张气焰,暗示他高高在上,不可一世。
接下来,诗人对比了新旧太守的不同:“太守骄新不如故”,意思是新任太守比前任更加傲慢和腐败。这反映了官场中新人往往比老人更贪婪的现象。
然后,诗人提到“汉家重循良”,汉朝重视循规蹈矩、廉洁奉公的官员。然而,现实却是“几人考上上,承恩奏明光”,意思是只有少数人通过考核,得到皇帝的赏识和重用;而“几人考下下,贬窜之他邦”,则是指那些考核不合格的人被贬到偏远地区。这里揭示了官场的不公,真正有能力的人未必能得到重用,而那些无能之辈却可能因为关系而飞黄腾达。
接着,诗人用“五马煌煌二千石”来形容太守的威风,五马是古代太守出行的仪仗,二千石是高官的俸禄,象征着权力和财富。然而,这种威风却是建立在腐败和压迫之上的。诗人提到“河间姹女同朝夕”,河间的美少女与太守朝夕相处,暗示太守沉迷于享乐,不顾百姓疾苦。
最后,诗人描绘了一幅讽刺的画面:“徒手相将拜路尘,清寒逼人太守嗔”,意思是百姓空手拜倒在路边,忍受着清寒的生活,而太守却对这些百姓的贫困视而不见,反而对他们发怒。这表现了太守的冷漠和无耻,也揭示了官场腐败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讽刺,揭示了古代官场的不公与腐败,表达了对清廉官员的向往和对腐败官员的批判。诗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官场的黑暗和百姓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