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襟山寺

竹树阴阴覆化城,白莲池水照人清。明朝又向红尘去,辜负垂杨百啭莺。

现代解析

《宿襟山寺》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寺庙中短暂停留的情景,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留恋和对尘世的无奈。

诗的第一句“竹树阴阴覆化城”,写的是寺庙周围竹林茂密,树荫浓重,给人一种幽静、清凉的感觉。这里的“化城”指的是寺庙,象征着远离喧嚣的净土。竹林和树荫营造出一种与世隔绝的氛围,让人感到宁静安详。

第二句“白莲池水照人清”,写的是寺庙中的白莲池,池水清澈,倒映着人影。白莲象征着纯洁和高雅,池水的清澈则暗示了内心的宁静和纯净。这句诗进一步强化了寺庙的清净之美,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第三句“明朝又向红尘去”,笔锋一转,诗人意识到明天又要回到纷繁复杂的尘世中。这里的“红尘”指的是世俗的喧嚣和烦恼,与寺庙的清净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对即将离开的清净生活感到不舍,但又不得不面对现实。

最后一句“辜负垂杨百啭莺”,写的是诗人离开寺庙后,将无法再享受这里的自然美景,尤其是垂柳间的莺鸟鸣叫。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寺庙生活的留恋和对世俗生活的无奈,仿佛离开这里是一种遗憾和辜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寺庙的清净和尘世的喧嚣,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无奈。诗中描绘的自然景物不仅营造出一种幽美的意境,也寄托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