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龟龄不欺堂二首

地上空虚总是天,此中那复计中边。
好将天体为心体,体得纯全自浩然。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易懂的比喻探讨了做人的境界。

第一句"地上空虚总是天"用天空覆盖大地的自然景象作比喻,说明真正的胸怀应该像天空一样广阔包容,不受局限。就像我们抬头看天,不会计较哪片云在正中间、哪片在边缘。

第二句"好将天体为心体"是核心观点:建议人们把天空的特性当作自己内心的榜样。天空的特点是纯净(没有杂质)、完整(覆盖一切)、自然(不刻意表现)。作者认为,当人修炼出这样开阔坦荡的胸怀时,就能达到"浩然"的境界——这是一种光明磊落、充满正气的精神状态,就像古人推崇的君子品格。

全诗用天空这个日常可见的事物,形象地说明了高尚人格的标准:要像天空那样包容万物、保持纯粹,最终养成坦荡光明的气度。这种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结合的表达方式,既生动又深刻,让抽象的道德追求变得具体可感。

林之奇

(1112—1176)宋福州侯官人,字少颖,号拙斋,世称三山先生。高宗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累官校书郎。时朝廷欲令学者参用王安石《三经义》之说,之奇言此书为邪说。后由宗正丞提举闽舶,奉祠家居。吕祖谦曾从之学。卒谥文昭。有《尚书集解》、《拙斋集》、《观澜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