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元用九日约白云寺登高以追昔年都城望津之会偶以事不往蒙示长篇次韵
与君都城别,星霜屡变易。
每怀望津游,怅然如有失。
此生羁旅中,岁序惊心魄。
还家几何时,自愧不煖席。
建溪古渡头,短棹凌虚碧。
掀篷忽见君,恍若梦中得。
相携定舍馆,石径走迂直。
危亭至如归,坐午及昏黑。
黄花笑东篱,未许蓬蒿没。
咫尺白云楼,坐阻造毫逸。
人生正似兹,有志谁能必。
当时连鳌手,至今犹挟策。
高才真楚璞,末技同齐瑟。
无心效骞腾,自分投闲僻。
望津傥同登,意气那复昔。
每怀望津游,怅然如有失。
此生羁旅中,岁序惊心魄。
还家几何时,自愧不煖席。
建溪古渡头,短棹凌虚碧。
掀篷忽见君,恍若梦中得。
相携定舍馆,石径走迂直。
危亭至如归,坐午及昏黑。
黄花笑东篱,未许蓬蒿没。
咫尺白云楼,坐阻造毫逸。
人生正似兹,有志谁能必。
当时连鳌手,至今犹挟策。
高才真楚璞,末技同齐瑟。
无心效骞腾,自分投闲僻。
望津傥同登,意气那复昔。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朋友间的思念、人生的漂泊和对往事的感慨,语言平实但情感真挚。
开头诗人说和好友在京城分别后,已经过去好几年("星霜"指岁月)。每次想起当年一起在望津游玩的日子,心里都空落落的。他感叹自己常年在外奔波("羁旅"),时间过得飞快让人心惊。好不容易回家一趟,却连凳子都没坐热又要离开,心里很愧疚。
中间部分回忆偶遇好友的场景:在建溪古渡头乘船时,突然掀开船篷看见老友,惊喜得像做梦一样。两人一起找住处,走过弯弯曲曲的石径,在亭子里从中午聊到天黑。这里用"黄花笑东篱"(菊花在东篱边欢笑)的拟人手法,暗示他们像菊花一样不甘心被杂草埋没,保持着高洁品格。
最后是人生感悟:虽然住处离白云楼很近却没能去成,就像人生常有遗憾,再好的计划也未必能实现。诗人称赞朋友才华出众("楚璞"指楚国美玉),而自己像没用的齐瑟(乐器)甘于平凡。他说如果还能一起登望津,相信当年的豪情壮志依然会在。
全诗用"望津"这个地点串起回忆,通过日常细节(乘船、找旅馆、聊天到天黑)展现深厚友情,最后在遗憾中透出豁达。就像我们现代人想起和老友错过的聚会,虽然惋惜,但知道真正的友谊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