闷书

秋忆故乡魂欲断,晚临寒浦思如流。
归来古屋寒灯暗,能较骚人几处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天思念家乡的孤独画面,语言简单却情感深沉。

前两句"秋忆故乡魂欲断,晚临寒浦思如流": 诗人用"魂欲断"这个夸张的说法,强烈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痛。傍晚站在寒冷的水边,思绪像流水一样停不下来。这里用"寒浦"既写实景,又暗示内心的凄凉。

后两句"归来古屋寒灯暗,能较骚人几处愁": 回到老房子,只有一盏昏暗的灯相伴。最后一句很有意思,诗人自问:我的愁苦,能比得上那些文人墨客笔下的忧愁吗?这既是在自嘲,也暗示自己的愁苦其实更深。

全诗亮点: 1. 用"寒"字贯穿全诗(寒浦、寒灯),营造出统一的凄凉氛围 2. 把无形的"愁思"比作有形的流水,形象生动 3. 最后用反问收尾,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

这首诗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用最朴实的语言说出了每个人都会有的思乡之情。昏暗的灯光、寒冷的水边、老旧房屋,这些细节组合起来,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诗人的孤独。特别是最后那个问题,好像在说"别人都说自己很愁,但谁知道我这种真实的愁苦呢",特别能引起共鸣。

寇准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