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庄严的皇家祭祀活动,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古代礼仪的隆重与神圣。
前两句写祭祀前的准备:官员们佩戴整齐的礼器肃立等候,皇帝的仪仗队举着旗帜缓缓而来。"委佩"指下垂的玉佩,"扬旂"是飘扬的旗帜,这两个细节立刻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
中间四句用电影镜头般的语言展现祭祀场景:仪仗队移动时像天神般威严,士兵们手持的戟在雪地中闪闪发光。这里"天穆穆"形容天空的庄严,"雪皑皑"则用白雪的纯净衬托仪式的神圣。诗人联想到周朝的礼制和汉代在甘泉宫的祭祀,显示出这场仪式深厚的历史传承。
最后两句转为抒情:作为一个小官员,诗人谦逊地表示自己只是按惯例有幸参与这样盛大的仪式。"惭职守"和"叨陪"的用词,既表达了参与盛事的荣幸,又透露出对自身地位的清醒认知。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既展现了皇家祭祀的宏大场面,又通过一个普通官员的视角,让读者感受到这种庄严仪式中的人情味。雪地中闪亮的兵器、随风飘扬的旗帜、官员们整齐的装束,这些细节共同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古代礼仪画卷。
朱应登
(1477—1526)扬州府宝应人,字升之,号凌溪。弘治十二年进士,除南京户部主事,历官陕西提学副使、云南参政。为人爽直,恃才傲物。诗宗盛唐,格调高古,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十才子。有《凌溪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