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辛亥年(1911年)六月读到《白门悲秋集》时,怀念革命志士周实丹(周实)所写。全诗通过古今对比和意象化的表达,传递了对革命精神的赞颂和对志士的深切哀思。
首联"屈宋流风远,千秋得嗣音"用屈原、宋玉的文学风骨作比,说他们的精神虽然距今遥远,但千年后仍有周实丹这样的继承者。这里把周实丹比作延续屈原爱国精神的传人。
颔联"挥毫弹虎泪,抚剑助龙吟"用生动的画面展现革命者的形象:写文章时悲愤落泪(虎泪象征男儿热泪),手持宝剑为革命呐喊(龙吟比喻革命声势)。这两句刻画了一个能文能武的革命志士形象。
颈联"大雅扶轮手,中流击楫心"继续用典故赞美:前句说周实丹像推着车轮前进的巨人,肩负文化复兴重任;后句用祖逖中流击楫的典故,表现他立志革命的决心。
尾联"凉宵灯似豆,读罢泪沾襟"转到现实场景:深夜在如豆灯光下读完诗集,不禁泪湿衣襟。这个生活化的画面,把前面的慷慨激昂转为深沉哀思,让情感落到了实处。
全诗巧妙地将古典意象与现代革命精神结合,既有"虎泪""龙吟"的壮怀激烈,又有"灯似豆""泪沾襟"的真挚动人。通过文字与宝剑、文化传承与革命行动的多重意象,塑造了一个立体饱满的革命者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志士的敬仰与怀念。
王鼎
王鼎(1768—1842年),字定九,号省厓、槐荫山人,陕西蒲城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序幕时期政治家、著称于世的爱国名相,有清朝陕西名臣之一。嘉庆元年(1796年)成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侍讲学士、侍读学士、礼、户、吏、工、刑等部侍郎、户部尚书、河南巡抚、直隶总督、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曾改革河务、盐政、平反冤狱,颇有政绩。道光五年,服阕,以一品衔署户部侍郎,授军机大臣。追赠太保,谥文恪,入祀贤良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