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方竹杖赠悔人作短歌
方竹杖子长七尺,产于宁州积雪石。
觚棱节节削不成,竹色浑如一条碧。
朱髯性好名山游,赠之济胜应不惜。
闻君新制方山冠,更著方袍蹑方舄。
兹游将访庐山松,手扶此杖凝方瞳。
由来圭角世所妒,须入白云峰外峰。
觚棱节节削不成,竹色浑如一条碧。
朱髯性好名山游,赠之济胜应不惜。
闻君新制方山冠,更著方袍蹑方舄。
兹游将访庐山松,手扶此杖凝方瞳。
由来圭角世所妒,须入白云峰外峰。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送给朋友朱髯(悔人)一根特别的方竹手杖,并借此表达对朋友品格的赞赏和人生感悟。
第一段(前四句):这根方竹杖很特别,产自宁州常年积雪的石头缝里。它棱角分明得像古代酒杯的边(觚棱),每一节都天然成型不需要人工雕琢,整根竹子青翠碧绿。这里用方竹的"天然棱角"暗喻人耿直的性格。
第二段(中间六句):作者知道朱髯爱游历名山,送他这根手杖能帮助登山。听说朋友新做了方山冠(隐士帽),穿着方袍方鞋,现在要带着这根杖去庐山看古松,到时候拄着杖睁大双眼(凝方瞳)欣赏风景。通过"方冠/方袍/方舄/方杖"这一系列"方"字物品,强调朋友方正不阿的个性。
第三段(最后两句):点明主旨——有棱角的人容易被世俗嫉妒(圭角世所妒),不如带着这份棱角去白云深处的世外仙境。这是劝慰朋友保持本真,远离世俗纷争。
全诗亮点:
1. 用"方"字贯穿全篇,从实物到人品形成巧妙呼应
2. 把硬朗的竹杖比作人的骨气,登山工具变成精神象征
3. 最后两句堪称金句,既安慰朋友又暗含对现实的批判
就像现在人说"你太正直容易吃亏,不如找个清净地方做自己",但诗人用一根竹杖说得既风雅又有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