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讽刺了统治者好大喜功、穷兵黩武的行为,同时表达了和平共处的政治理想。
前四句用生动的战争画面开篇:将军一怒就出兵打仗,战鼓声像秋风一样凄厉,连战马都累得叫不动了。战死的将士埋在异乡(二陵),而将军自己却躲在安全地带(三窟),暗示统治者不顾士兵死活。
五六句用两个对比典故:匈奴单于主动来边境和谈(居延塞),而老将却贪功非要攻打石堡城。这里通过"自款"和"宁贪"的对比,批评了某些将领为军功不惜挑起战事。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诗人认为边远民族并非不可教化的异类,借用上古舜帝用礼乐(干羽)感化苗族的故事,主张用怀柔政策而非武力征服。这种反战思想在当时难能可贵,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全诗用典自然,对比强烈,既有"马倦鸣"这样生动的细节描写,又有"两阶干羽"这样的理想寄托,在批判战争的同时展现了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