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元日六十初度十六首 其七 问道(辛卯)

昔学屠龙入大荒,疗饥苦觅禹馀粮⑴。
作书苍颉谁号夜,肇孽秦赢鬼打墙⑵。
桃域无人知有汉⑶,华胥⑷半日妄为唐。
焚坑遗炭难充墨,坐格琅玕⑸送夕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六十岁生日时对人生经历的反思,充满沧桑感和对现实的无奈。全诗用一系列典故和比喻,表达了对理想破灭、现实残酷的感慨。

首联"昔学屠龙入大荒,疗饥苦觅禹馀粮"用"屠龙"比喻年轻时学习不实用的本领,结果在现实中找不到出路。"禹馀粮"是传说中大禹治水时剩下的粮食,这里暗指现实中难以找到维持生计的途径。

颔联"作书苍颉谁号夜,肇孽秦赢鬼打墙"用造字始祖仓颉和秦始皇的典故,暗示文化创造被扭曲,历史发展充满荒谬。就像夜里没人认识造字的仓颉,秦朝暴政却像鬼打墙一样阴魂不散。

颈联"桃域无人知有汉,华胥半日妄为唐"用桃花源和华胥国的典故,表达理想世界的虚幻。"桃花源"里的人不知道汉朝,暗指与现实脱节;"华胥国"半日游就像唐朝盛世一样都是幻想。

尾联"焚坑遗炭难充墨,坐格琅玕送夕阳"用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典故,说那些烧剩的木炭已经不能当墨水用,暗指文化遭到破坏后难以恢复。最后只能坐在美玉般的书桌前,无奈地看着夕阳西下,表达了对时光流逝、抱负难伸的感慨。

全诗通过一系列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忆,语言含蓄但情感深沉,展现了老者在回顾一生时的复杂心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