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岭三首 其二

秦贾先亡国,文山可奈何。
自怜天下诏,谁奋鲁阳戈。
生死勤三后,忠诚动五坡。
高风不可见,名落旧山河。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悲壮意象,表达了作者对忠诚气节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忧思。

前两句"秦贾先亡国,文山可奈何"用两个典故开篇:秦朝商人吕不韦弄权误国,南宋文天祥(号文山)独木难支。这里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国家败亡时忠臣的无力感。

"自怜天下诏,谁奋鲁阳戈"继续用典:皇帝诏书(天下诏)已无力回天,谁能像传说中鲁阳公那样挥戈让太阳倒转(喻力挽狂澜)?这两句充满对时局的无奈。

"生死勤三后,忠诚动五坡"歌颂文天祥的忠贞。"三后"指他先后辅佐三位幼主,"五坡岭"是他被俘之地。说他不顾生死尽忠报国,连被俘之地都因他的忠义而闻名。

最后"高风不可见,名落旧山河"是全诗情感的升华:文天祥这样的高洁品格如今再难见到,但他的英名永远铭刻在这片山河之间。既表达对先贤的追慕,也暗含对当下世风日下的感慨。

全诗用典自然,情感深沉,通过历史人物与典故的层层铺陈,最终落在对忠义精神的礼赞上。虽然写的是古人古事,但那种对家国情怀的呼唤,对气节品格的追求,至今读来仍能让人心潮澎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