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其十八 中秋,次其年韵

秋分佳夕,怪轻云薄雾、朦朦凉月。一片啼螀生破壁,徙倚寸心如结。

天柱峰头,庾公楼上,应有蟾蜍出。自伤孤影,萧萧偏照华发。

谁令万方频惊,六鳌徒立,恍惚烟霆掣。青炽旗亭歌吹冷,顿砌九逵冰雪。

布幕低张,浊醪细酌,试把霜螯裂。尧阶蓂荚,有无开落丹阙。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在中秋夜分的孤独与感慨,同时暗含对时局的忧虑。

上片写景:
开篇用"秋分佳夕"点明时间,但本该美好的中秋夜却显得反常——月亮被薄雾笼罩,显得朦胧不清。墙角蟋蟀的鸣叫更添寂寥,让徘徊的人心事重重。词人联想到天柱峰、庾公楼这些高处,此刻应该能看到月亮("蟾蜍"代指月亮),但自己只能对影自怜,看着月光照在白发上,倍感孤独。

下片抒情:
由个人孤独转向对现实的忧虑。"万方频惊"暗示社会动荡,"六鳌徒立"(传说中驮着仙山的巨龟)等意象描绘出一种不安定的世道。酒肆里歌舞冷清,街道像被冰雪覆盖般萧条。词人只能放下帷幕,借酒消愁,吃着螃蟹排解愁绪。最后以"尧阶蓂荚"(传说中尧时的瑞草)作结,暗问朝廷是否还有祥瑞之兆,表达对国事的关切。

全词特色:
1. 通过个人孤独反映时代忧虑,小中见大
2. 善用反常意象(雾遮月、冷清的歌舞)营造压抑氛围
3. 典故用得自然,如"蟾蜍""六鳌"等既写景又含深意
4. 结尾问而不答,留白让人回味

词人表面写中秋夜的个人感受,实则透露出对时局的担忧,展现了文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