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泰山雄伟壮丽的景象,并融入了对历史和祭祀的思考。
开头两句写泰山从云雾中拔地而起的壮观景象,用"苍秀"形容山色青翠挺拔,"谁凿"的疑问引出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赞叹。三四句继续写泰山之高,仿佛把星辰都压在脚下,又像漂浮在东海之上,用夸张手法突出泰山的气势。
后四句转入历史层面,提到古代帝王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的盛况,以及历代文人歌颂泰山的传统。"雍容礼"形容祭祀仪式的庄重,"制作材"指历代歌颂泰山的诗文佳作。最后两句点明本朝皇帝也在此举行祭祀,彰显泰山作为天地人三才象征的重要地位。
全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厚重的历史感,展现了泰山不仅是自然奇观,更是中华文明的精神象征。诗人用通俗的比喻和清晰的逻辑,让读者既能感受到泰山的壮美,又能理解其深厚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