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徐良夫耕渔轩
夙存迈往志,结茅依山泽。
不辞沮溺劳,更慕濠梁逸。
既耕亦以钓,四体欣暂息。
新稼登场丘,嘉鱼荐晨夕。
蒸尝无足患,喜复留我客。
野田荒烟翳,平湖澄景寂。
开檐睇孤云,窅然无遗迹。
缅惟高世士,何尝异今昔。
识达理自周,情恬虑非易。
念子属纷纠,抗俗愿有适。
束带趋城府,愧余尚促戚。
百年诚草草,会当谢兹役。
不辞沮溺劳,更慕濠梁逸。
既耕亦以钓,四体欣暂息。
新稼登场丘,嘉鱼荐晨夕。
蒸尝无足患,喜复留我客。
野田荒烟翳,平湖澄景寂。
开檐睇孤云,窅然无遗迹。
缅惟高世士,何尝异今昔。
识达理自周,情恬虑非易。
念子属纷纠,抗俗愿有适。
束带趋城府,愧余尚促戚。
百年诚草草,会当谢兹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向往田园生活、远离世俗纷扰的理想画面。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理想生活的描绘(前八句)
诗人开篇就表明自己一直怀有归隐田园的志向,在山泽间搭建茅屋。他不怕像古代隐士那样辛苦劳作,更向往庄子笔下濠梁观鱼的闲适。既耕种又垂钓,让疲惫的身体得到休息。新收的粮食堆满谷场,鲜美的鱼获成为早晚的佳肴。这样的生活足以供奉祖先,还能招待来访的朋友。
2. 宁静的田园景致(中间六句)
接着诗人描写眼前景色:田野笼罩在朦胧的炊烟中,平静的湖水映照着寂静的风景。他倚着屋檐凝望天边的孤云,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空灵境界。由此联想到古往今来的高洁之士,其实追求的都是同样的生活真谛。
3. 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最后六句)
诗人在赞叹这种生活智慧的同时,也坦诚自己仍被世俗事务所困。他必须整理衣冠去官府办事,为此感到惭愧和窘迫。人生短暂如草,他渴望最终能摆脱这些俗务,实现归隐的愿望。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质朴的语言勾勒出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图景
- 通过耕种、钓鱼等日常细节展现生活的踏实感
- 孤云、平湖等意象营造出宁静致远的意境
- 坦诚表露现代人"想归隐却不得不工作"的矛盾心理
- 最后"人生短暂"的感慨引发读者对生活方式的思考
诗人没有刻意美化隐居生活,而是真实展现了劳作的辛苦与收获的喜悦,以及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拉扯,这种真挚的表达让诗歌格外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