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陆静山公子

昔我来吴门,憙识陆公子。
公子不羁才,饮酒被纨绮。
长剑倚耿耿,胡绳索纚纚。
弱冠爱文章,奇书称宛委。
俯仰隘八荒,海内望丰采。
伫看列上台,雍容辅当扆。
鼎门庆有馀,周道平如砥。
忽传消息来,竟以蹈海死。
乍闻犹恍惚,沈沈乃真矣。
遗蜕逝茫茫,凄凉馀行李。
上有白头亲,梦中舞莱彩。
君性旷且聪,陶然乐素履。
纵有难言隐,未必无生理。
胡不遁空山,胡不归故里。
岂其厄龙蛇,无端折蘅芷。
国运丁阳九,天下滔滔是。
荆天兼棘地,堕入樊笼里。
众醉我独醒,人事久糠秕。
敢效屈灵均,一洗顽懦耻。
毁誉听之人,我心终不悔。
君也本通儒,一朝成烈士。
此时震寰区,异日垂惇史。
霭霭岭头云,潺潺江上水。
至今池馆夜,仿佛逢山鬼。
临风酬一杯,四野秋声起。
落日望崦嵫,吾将诉真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哀悼好友陆静山的作品,用真挚的情感描绘了一位才华横溢却选择自杀的年轻人,同时折射出乱世中文人的困境。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回忆相识(开头到"海内望丰采"):用"不羁才""长剑倚耿耿"等生动画面,刻画陆公子潇洒不羁的才子形象。他爱读书、有抱负,本该有大好前程。

2. 噩耗传来("伫看列上台"到"沈沈乃真矣"):笔锋突转,用"鼎门庆有馀"的平静生活与"蹈海死"的残酷现实形成强烈对比。"乍闻犹恍惚"写出难以置信的悲痛。

3. 追问原因("遗蜕逝茫茫"到"人事久糠秕"):通过"胡不遁空山"等排比追问,推测朋友选择死亡的原因——像屈原一样,在众人沉醉的浊世中保持清醒,最终不堪现实压迫。

4. 深情悼念("敢效屈灵均"到最后):将朋友比作屈原式的烈士,预言其事迹将被历史铭记。结尾"池馆夜""秋声起"等景物描写,烘托出物是人非的凄凉。

诗中亮点: - "众醉我独醒"化用《楚辞》,揭示知识分子的时代困境 - "落日望崦嵫"用日落意象暗喻生命终结,却饱含不甘 - 全诗既有"长剑倚耿耿"的豪迈回忆,又有"潺潺江上水"的哀婉抒情

现代启示: 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追悼,更反映了古代文人在理想与现实冲突中的痛苦选择。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坚持操守的艰难,以及生命逝去带给亲友的永恒伤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