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山水的清新画面,同时抒发了旅人畅快自在的心情。
前两句"诗面匡山共皱,客心江水俱东"用拟人手法写景:诗人眼中的匡山(庐山)像一张被揉皱的纸,暗指山峦起伏的形态;而旅人的心情则像东流的江水般畅快。这里把静止的山和流动的水形成对比,动静结合。
后两句"消受千峰过雨,探支八月凉风"写雨后体验:诗人惬意地享受着被雨水洗刷过的群山美景,又像提前预支般感受着八月的凉风。一个"探支"用得巧妙,把无形的凉风比作可以预支的财物,显得格外清新有趣。
全诗短短24字,却通过山、水、雨、风四个意象,既展现了雨后山川的灵动之美,又传递出旅人融入自然的闲适心境。语言清新自然,比喻新颖别致,读来仿佛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山风和水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