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阳山图

山漠漠兮谷逶迤,中有二士形容饥,问之不答告者谁?
在昔父死人致国,弟让兄辞俱去之。
一朝隐居北海北,去乱就治归人师。
遇世偶有战伐事,叩马垂血陈愧辞。
君王知名义臣直,直不退听将奚为?
见兵不果事乃定,耻食其粟隐于斯。
终然饥死兹山下,到今称诵犹当时。
白旄黄钺不可追,功业甚盛德甚衰。
救民水火事诚危,三纲一失谁扶持?
是以圣人表其怨,谓彼仁者良由兹。
首阳之坟高几尺,自古富贵埋没野草空累累。
我欲酹北斗,荐以黄金卮。
展图涕涟洏,此意画者宜不知。

现代解析

这首《首阳山图》讲的是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历史故事,但诗人通过这个典故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

开篇用"荒山深谷里有两个面黄肌瘦的人"的画面感,直接带我们进入故事。这两人(伯夷叔齐)本是孤竹国公子,父亲死后互相让位,最后一起逃走。他们选择隐居北海,是想远离乱世、追随明君。但当周武王伐纣时,他们却拦马劝谏说"以暴易暴不对",虽然武王知道他们正直,但没采纳意见。

诗人用"白旗金斧的辉煌留不住,功业再大也难掩道德衰落"这样的对比,点出核心矛盾:当社会道德底线崩塌(三纲失序),再大的功业都像建在沙滩上。伯夷叔齐"宁可饿死不吃周朝米"的行为,表面看是固执,实则是用生命捍卫原则。

最后诗人情绪爆发:想用金杯美酒祭奠他们,看着画作泪流满面。最妙的是结尾"画者未必懂我的深意"——说明画作只是引子,诗人真正想说的是:历史上多少富贵者早已被遗忘,而这些坚守底线的小人物,反而光耀千古。

全诗用历史故事作镜子,提醒世人:在功名利禄面前,道德底线才是立身之本。这种"用生命坚守原则"的精神,在任何时代都值得敬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