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由人为决策失误引发的洪水灾难,讽刺了官员们抗敌不成反害百姓的荒唐行径。
前四句用直白的画面感展现灾难场景:官员们为阻挡敌军挖开黄河堤坝(金堤),结果洪水泛滥成灾("望洋河伯"指河神发怒)。滔天巨浪轻易淹没了城墙("城三板"),连豪华宅院("朱邸")都被冲得无影无踪。这里用"不剩"、"全沈"等词强调毁灭的彻底性。
后四句揭示更严重的后果:洪水破坏了王朝风水("王气阴戕"指伤国运),切断了漕运命脉("国漕中涸")。最讽刺的是结尾——那些主张挖堤的官员("守汴诸公")在灾后居然抢先邀功("叙未央"),而真正的祸害("谁贻福")却无人追究。
全诗通过"凿堤—洪水—邀功"的叙事链条,揭露了官僚体系的荒谬。用"朱邸"与"水一乡"的对比,暗指权贵决策让平民遭殃。最后两句堪称点睛之笔,把官场欺上瞒下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