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述怀

年年客裹过佳期,时节难逢莫皱眉。
酒量且为重为尽,杯行不必再三辞。
登高兴懒诗仍赋,怀古怀深泪自垂。
纵使西风落乌帽,黄花犹恋鬓边丝。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老人节)时的感慨,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表达了豁达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说:每年都在外地过重阳节,虽然不能和家人团聚,但也不必为此愁眉苦脸。这里用"客裹"(在外作客)点明漂泊状态,"莫皱眉"展现乐观心态。

中间四句是重阳节的典型场景:喝酒就要尽兴,别总是推辞不喝;虽然懒得登高,但还是写了诗,怀想古人时不禁落泪。这些描写特别真实——"酒量且为重为尽"像在劝酒,"兴懒诗仍赋"写出现代人过节时又想参与又嫌麻烦的矛盾心理。

最后两句最精彩:就算秋风吹落了帽子("乌帽"指老人戴的帽子),菊花("黄花")还是眷恋着我鬓边的白发。这里用风吹帽落的画面,幽默地化解了衰老的伤感,而菊花恋白发的拟人写法,把重阳赏菊的传统写出了新意,暗示老年人依然值得被珍视。

全诗用劝酒、写诗、落泪、风吹帽等生活细节,把重阳节过得有滋有味。最难得的是诗人面对衰老和孤独时,既不假装开心,也不一味伤感,而是用"莫皱眉""犹恋"这样温厚的态度接纳人生况味,这种豁达特别打动人。

高翥

高翥(1170~1241)初名公弼,后改名翥(音同“著”)。字九万,号菊磵(古同“涧”),余姚(今属浙江)人。游荡江湖,布衣终身。是江南诗派中的重要人物,有“江湖游士”之称。高翥少有奇志,不屑举业,以布衣终身。他游荡江湖,专力于诗,画亦极为出名。晚年贫困潦倒,无一椽半亩,在上林湖畔搭了个简陋的草屋,小仅容身,自署“信天巢”。72岁那年,游淮染疾,死于杭州西湖。与湖山长伴,倒是遂了他的心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