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三国时期一位叫国子尼(国渊)的学者,他像一块被乱世埋没的珍宝。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求学与交友 开头说他拜大儒郑玄为师,和名士邴原做朋友,就像今天有人同时师从爱因斯坦,又和马斯克称兄道弟。这侧面说明他本身就很优秀,才能吸引顶尖人才。
2. 乱世中的坚守 当社会动荡时,他带着同伴逃到辽东。那里文化落后,他却坚持开课讲学,像在沙漠里种绿洲。等天下太平,他又回到故乡,用知识重建文明秩序。
3. 做官的智慧 后来他管粮食生产,让百姓粮仓满满。更厉害的是,他能用智慧化解诬告("辨谤书"),在贪官污吏中像清流般存在。最后一句"俗吏谁敢伍"堪称金句——那些庸官给他提鞋都不配!
全诗最动人的是"危时此国器"这句,把人才比作国之重器。就像现在我们说"国之栋梁",但诗人用"器"字更显珍贵——他不仅是工具,更是需要小心保护的珍宝。这种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在今天依然有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