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池桥梁久就倾圮方太沾公刊石伐木以递汲且

涓涓剑池泉,削崖出石乳。
流传岁千百,评列品三五。
舆梁见河时,楼与姓俱古。
坐令丘壑观,凛作岩墙惧。
沾公大勇猛,咄嗟见未覩。
欹倾变略彴,岞崿移朽腐。
连筒称深汲,惠泽遍下土。
幽寻稳登眺,清意逼肺腑。
何须铁作限,只尔天可补。
传闻桥下云,已作前山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破败的剑池桥梁在沾公主持下重获新生的故事,展现了自然与人文交融的美。

开篇用"涓涓泉水""石乳"等意象,勾勒出剑池清幽原始的自然景观。这座桥梁历史悠久("楼与姓俱古"),但年久失修已变成危险建筑("凛作岩墙惧")。

转折点在沾公的出现,他果断主持重修工程:用"刊石伐木"的务实手法,将摇摇欲坠的危桥("欹倾变略彴")改造成坚固的新桥。最精彩的是"连筒深汲"的细节——通过竹筒引水系统,让清泉惠及百姓,体现了工程的人文关怀。

后段升华主题:新桥不仅方便通行,更成为观景胜地("幽寻稳登眺")。结尾"桥下云化作前山雨"的想象,将人工建筑与自然气象完美融合,暗示善举会像雨水般润泽四方。

全诗通过对比桥梁新旧面貌,赞美了利民工程改造自然的智慧,也暗含"人力可补天工"的积极精神。语言上善用"削崖""岞崿"等地质术语增强真实感,又用"清意逼肺腑"等感受性描写引发共鸣。

龚潗

宋高邮人,字深父。理宗淳祐十年为长洲令,累迁司农卿。宋亡,随例北行至莘县,不食卒。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