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脩安湖书院(有引)

崇冈若盘龙,兹地极高爽。
何令临是乡,政教昔攸掌。
周回廊庑成,宏深殿庭敞。
搆屋鸠良材,买田收沃壤。
训迪师有方,教育士有养。
朝夕勤弦歌,春秋严祀享。
皇恩雨露多,圣道日星朗。
迄今百年馀,隳废盈草莽。
我来重谒拜,遗像愧瞻仰。
碑碣载雄文,丝竹留馀响。
识此风化源,六经期再讲。
矢言力兴脩,述诗告吾党。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看到一座荒废的书院(安湖书院),回忆起它曾经的辉煌,决心要重修书院、振兴教育的故事。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书院昔日的辉煌(前12句) - 用"盘龙"形容书院所在的山势雄伟,地势高爽 - 回忆当年地方官在这里兴办教育:建了宽敞的校舍,买了肥沃的学田 - 当时有优秀的老师教导,学生们得到良好培养 - 白天书声琅琅,春秋举行祭祀典礼 - 就像沐浴着皇恩雨露,圣贤之道如日月般明亮

2. 如今的衰败景象(中间4句) - 百年过去,书院已经荒草丛生 - 作者来参观时,看到先贤遗像感到惭愧 - 虽然石碑上还刻着雄文,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的音乐声

3. 重修书院的决心(最后4句) - 作者认识到这里是教化百姓的源头 - 决心要重新讲解儒家经典(六经) - 发誓要全力重修书院,并写这首诗告诉志同道合的人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对比手法突出教育的重要性:昔日的书香满园 vs 如今的荒草丛生 - 展现了知识分子的责任感:看到文化传承中断就主动担当 - 充满画面感:能想象出书院从兴盛到衰败再到重修的全过程 - 最后表明心志的部分很有感染力,就像发表一篇"教育复兴宣言"

简单说,这就是一首关于"百年老校的兴衰与重生"的励志诗,表达了"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思想,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作者对教育的热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