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阆溪友人之子入觐
开筵醉月坐琼花,气吐虹霓各千丈。
葛山对面如屏帷,白雨一洗青琉璃。
衔红飞鸟忽来下,勾漏丹砂明日归。
武城公子携客来,卿家欢甚怀抱开。
传觞踊跃催打鼓,倒挽河水添金杯。
高悬大画白雁飞,画者濠梁崔子西。
濡毫请我作诗句,大玺尚有宣和题。
聿来宾从甚杂遝,论古称今恣欢洽。
门𥪡岧峣百岁坊,翠柳黄鹂声恰恰。
翻思此地盛文儒,六一文星照碧虚。
凤凰瑞世西山真,于菟孝感徐东门。
龙潭学士登金岳,武城真院祠先人。
当时墟曲胜邹鲁,弦诵日夜声相闻。
繁华事往文字存,灵芝瑞草香氤氲。
麒麟绣绂光堕地,鸑鷟和鸣鸾凤群。
别来倏忽二十载,重寻旧梦无时改。
亭亭玉树立当霄,天马空行见风采。
鱼笺索我远游诗,并道严君劳梦思。
半生足迹厌江海,陶令欲赋归田诗。
如何更有驱驰想,壮士飘飘九天上。
买舟东下朝玉京,彭湖匡阜入眼青。
大江横流作天堑,万国如此宗神明。
观光禁御日五色,访道桥门奏金石。
蕊珠宫里阅琼文,金粟林中话空寂。
草堂古篆两三行,正如金薤垂琳琅。
吴人天玺殒星石,皇家字画蛟龙翔。
暇时载酒一坐卧,明珠径寸当空堕。
拾装又作蓟门行,析津之水浮蓬瀛。
天回北斗运此杯,地合九城通杳冥。
黄发含哺鼓腹歌,常从五夜听云和。
周宣中兴有石鼓,奠鼎国学包山河。
君能睹此实奇伟,下视五岳如陂陀。
会当拓取一万本,便可拂袖归山阿。
买田筑室守金玉,扶老携幼瞻羲和。
重来阆溪为翁寿,与君握手同游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游故地阆溪的所见所感,充满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友情的珍视。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回忆往昔
诗人回忆起二十年前在阆溪游玩的场景:当时他与友人(阆苑仙人)一起饮酒赏月,周围景色如画——葛山像屏风一样矗立,雨后青山如琉璃般清澈,飞鸟衔着红花掠过,丹砂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他们设宴欢聚,击鼓传杯,畅饮到深夜,气氛非常热闹。墙上挂着名家崔子西的画作,画上有宋徽宗的题字,更添雅致。
2. 赞美当地人文
阆溪曾是文化兴盛之地,孕育了许多文人雅士(如"六一文星"欧阳修)。诗中提到凤凰、麒麟等祥瑞象征,暗喻此地人杰地灵。诗人特别提到"武城真院"等古迹,说明这里重视礼仪教化,过去书声琅琅,堪比孔子故乡邹鲁。
3. 抒发人生感慨
二十年后重游,诗人发现当年的玉树(比喻才俊)已长成参天大树,友人风采依旧。友人儿子即将远行入京,诗人写下这首诗赠别。他提到自己半生漂泊,本想像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但看到年轻人壮志凌云("壮士飘飘九天上"),又燃起了豪情。
4. 对远行的祝福
诗人想象友人儿子进京的场景:乘船经过彭湖、庐山,跨过长江,最终抵达京城。他将在皇宫看到珍贵文物(如石鼓文、金粟林典籍),感受皇家气象。诗人鼓励他把握机遇,建功立业后再归隐田园("拓取一万本"指建功立业,"归山阿"指返乡)。
5. 情感升华
最后诗人期待将来再聚,为友人祝寿,一起饮酒高歌,呼应开头的欢聚场景,形成圆满的循环。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 vivid 的意象(如"白雨洗青琉璃""衔红飞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通过今昔对比,展现时光流逝中不变的情谊。
- 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又有对人文传统的致敬,还有对年轻一代的期许。
- 语言豪放(如"气吐虹霓""倒挽河水")与细腻(如"翠柳黄鹂声恰恰")并存,读来酣畅淋漓。
核心是表达:无论岁月如何变迁,真挚的友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家园的眷恋永远值得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