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赓王釐韵

春到阳和万象舒,至阴深敛九泉居。
山川气霭坚冰泮,岳渎云生冷露除。
但向静中观造化,特专闲里运图书。
仁闻尧德兼天地,大洽苍生惟舜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来临时的生机勃勃和万物复苏的景象,同时融入了对古代圣王仁政的赞美。

开头两句写春天到来,阳气上升,万物舒展,而冬天的阴寒之气则深深收敛到地下。这里用“阳和”和“至阴”的对比,生动展现了季节交替的变化。

接下来两句具体描写山川大地:冰雪融化,云雾升腾,寒露消散,整个自然界焕然一新。诗人用“气霭”“云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后四句转向哲理思考。诗人说,要在宁静中观察自然的变化规律,在闲暇时研读典籍(“运图书”代指学习)。最后两句赞美尧舜的仁德,认为他们的治理像天地一样包容,让百姓安居乐业。这里借古喻今,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清新,写景生动,同时蕴含哲理。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引申出对自然规律和治国之道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也有对仁政的推崇,读来令人感受到春天的希望和古人的智慧。

朱元璋

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1328年—1398年6月24日),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聪明而有远见,神威英武,收揽英雄,平定四海,纳谏如流,求贤若渴,重农桑,兴礼乐,褒节义,崇教化,制定的各种法规都很相宜,前所未有。但他性格严明,晚年偏好诛杀,使得一代开国元勋很少有善始善终者,这是他的缺点。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