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扬州昔日的繁华与如今的沧桑变迁,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首联"隐隐芜城枕碧流,繁华曾是帝王州"用"隐隐"二字勾勒出扬州城朦胧的轮廓,它静静依偎在碧水旁。诗人回忆这里曾是隋炀帝巡幸的繁华都城,如今却只剩隐约可见的轮廓,形成强烈反差。
颔联"一声水调满明月,十里春风半画楼"用两个经典意象重现扬州当年的盛景:明月下飘荡的《水调》歌声,春风中绵延十里的精致楼阁。但"半"字暗示这些美景已残缺不全,令人唏嘘。
颈联"白鸟不离图上去,江云长在鉴中游"很巧妙:白鸟永远停留在画中(暗示现实已不见),江云倒映水面如同在镜中游动。诗人用"画"与"镜"的意象,将眼前景物虚化,暗示繁华已成记忆中的幻影。
尾联"废兴屈指千年事,何异行人寄传邮"是点睛之笔:千年兴衰在弹指之间,就像驿站匆匆传递的信件一样转瞬即逝。诗人用"行人寄传邮"这个日常比喻,将深沉的历史感慨变得亲切可感。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虚实交错的笔法:用残存的景物勾起回忆,又用回忆映照现实。通过"画楼""镜影"等意象,把扬州写成一座介于真实与记忆之间的城市,让读者自然体会到"繁华易逝"的永恒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