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和元直》是作者对人生际遇的感慨,既有壮志未酬的遗憾,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全诗用典巧妙,情感真挚,读来令人共鸣。
首联回忆过去与友人相约学习“娄空”(可能指高深的学问或理想),但时光飞逝,如今已觉年老体衰,步履蹒跚。这里用“龙钟”形容老态,生动形象,让人感受到岁月无情的无奈。
颔联借用典故表达自己的抱负未能实现。“三千牍”指汉代东方朔上书汉武帝的典故,暗喻自己虽有才华却未能施展;“十万兵”指宋代名将范仲淹胸有韬略,而自己却无此才能。这两句流露出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和壮志难酬的苦闷。
颈联转而表达对未来的期待。“入关歌一箭”可能暗指建功立业的愿望,“出塞传三烽”则借用唐太宗征辽的典故,表达希望像太宗一样有所作为。这两句展现了作者虽身处困境,但仍怀有报效国家的雄心。
尾联以景抒情,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蓬莱”是传说中的仙山,象征理想境界;“江山笔墨”则指寄情山水、以文为乐的生活。这两句透露出作者在现实受挫后,转而寻求精神寄托的矛盾心理。
全诗情感跌宕起伏,从对过去的追忆、现实的失意,到对未来的期待、对隐逸的向往,层层递进,展现了作者复杂的心路历程。诗中典故的运用自然贴切,既丰富了诗歌的内涵,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语言虽含蓄,但情感真挚,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薛季宣
薛季宣(1134~1173),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艮斋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人,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