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中检录旧作感赋长句

少小诗才苦不纵,束缚霜毫万牛重。
有如工女立寒窗,刻剪衾裳作鸾凤。
虽然十指尽僵裂,神物焉能为我用。
十年学诗祇自惭,那有一篇堪百讽。
一自明湖醉风雪,复出从军事鞍鞚。
青磷白骨皆眼见,恨蕊愁花亦心痛。
夜镫草檄百纸空,晓月吹铙万夫閧。
玉貌歌来尚战场,金朽丐处均厮从。
从此豪情风雨至,倏忽高歌鬼神送。
流黄夺得九张机,织出天衣尽无缝。
李杜韩苏生不再,衮衮群儿空簸弄。
放翁诗诀已轻传,清钟谁更敲秋梦。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诗人回顾自己创作历程的感慨之作,用生动的比喻和强烈的对比展现了他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过程。

开头诗人用"小女孩在寒窗下用冻僵的手剪裁凤凰图案"来比喻自己年轻时写诗的拘谨状态——虽然很努力,但作品总显得生硬不自然。他坦言自己学了十年诗,却没有一篇值得反复品读的作品,充满了自我怀疑。

转折点发生在军旅生涯中。当诗人亲眼目睹战场上的生死("青磷白骨")、感受人间悲欢("恨蕊愁花")后,他的创作突然开窍了。军旅中那些熬夜写文书、清晨练兵的真实经历,都成了创作的养分。就像突然掌握了织造无缝天衣的绝技,他的诗作开始浑然天成。

最后诗人带着自信点评诗坛:李白杜甫这样的大家已不可复得,现在很多诗人只是在装模作样("衮衮群儿空簸弄")。他暗示自己得到了陆游(放翁)的真传,但可惜知音难觅,就像秋夜里无人应和的钟声。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破茧成蝶"的成长轨迹:从刻意雕琢到自然流露,从书斋想象到生活淬炼。诗人用"织天衣"的比喻告诉我们,真正的好诗不是拼凑出来的,而是用生命体验自然编织而成的。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