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南京秦淮河畔的衰败景象,通过今昔对比抒发历史兴亡的感慨。
前四句写眼前实景:曾经显赫的朱门大宅(大功坊)如今野草丛生,燕子归来仿佛在诉说往事。河边的柳枝在风雨中摇曳,远处传来带着寒意的笛声——"瓜步雨""板桥霜"这些地名与自然景象结合,营造出萧瑟氛围。
后四句转入历史联想:这里曾是珍藏华服美玉的富贵之地,也是宫女们梳妆打扮的繁华场所。如今所有兴衰荣辱都化作儿女情长的传说,只能在夕阳寒烟中凭吊那个懦弱亡国的君王(指南明弘光帝)。
全诗妙在将自然景物与历史典故自然融合:柳枝、笛声这些普通景物因沾染历史气息而变得沉重,而历史故事又通过具体物象变得可感可知。最后"冷烟斜日"的意象,把那种繁华散尽、无可奈何的怅惘表现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