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送王历阳以右曹赴阙)
淝水秋寒,淮堤柳色,别来几换年光。紫马行迟,才生梦草池塘。便乘丹凤天边去,禁漏催、春殿称觞。过松江,雪弄飞花,冰解鸣榼。
芳洲酒社词场。赋高台陈迹,曾醉吴王。重上逋山,诗清月瘦昏黄。春风侍女衣篝畔,早鹊袍、已暖天香。到东园,应费新题,千树苔苍。
芳洲酒社词场。赋高台陈迹,曾醉吴王。重上逋山,诗清月瘦昏黄。春风侍女衣篝畔,早鹊袍、已暖天香。到东园,应费新题,千树苔苍。
现代解析
这首词是吴文英送别好友王历阳赴京任职时写的,充满了对友人的祝福和对往昔的怀念。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秋景中的离愁
开篇用"淝水秋寒""淮堤柳色"点明送别的季节和地点,秋寒柳色暗示离别多年("几换年光")。"紫马行迟"写友人出发时马儿走得慢,透露出不舍之情。
2. 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丹凤天边去"把友人比作飞向皇宫的凤凰,"春殿称觞"想象他在宫中参加盛宴的场景。路过松江时"雪弄飞花"的描写,既写实景又暗喻友人前程似锦。
3. 回忆往昔欢乐
下半段转入回忆,提到他们曾在"芳洲"一起饮酒作诗,醉倒在吴王台遗迹。用"重上逋山"的典故(林逋隐居西湖孤山),暗示他们曾像隐士一样逍遥自在。
4. 温暖的期待
最后想象友人到京城后的生活:春风吹拂侍女衣襟,官袍已染御香。结尾"千树苔苍"既写东园实景,又暗含期待友人再写新诗的意思。
全词巧妙地将现实送别、未来想象与过去回忆交织在一起,用"秋寒"与"春殿"、"飞雪"与"暖香"的冷暖对比,既表达了离愁,又寄托了对友人仕途顺利的祝福。最动人的是那些生活化的细节,比如慢行的马匹、侍女衣角的春风,让千年后的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这份友情的温度。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