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在山中悠然自得的生活画面,表达了知足常乐、不慕名利的人生态度。
前两句"洞底菖蒲绿作坡,松根况有茯苓多"用生动的自然景物描写,勾勒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山居环境:山洞底部长满翠绿的菖蒲,松树根部还生长着许多茯苓(一种珍贵药材)。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馈赠,也暗示了隐居生活的富足。
后两句"自能饱饭太平日,不学式微歌浩歌"是诗眼所在。诗人说自己能吃饱饭、过着太平日子就很满足,不愿意像古人那样唱着哀叹时局或抒发豪情的歌曲。这里的"式微歌"指感叹世道衰落的诗歌,"浩歌"指抒发壮志的诗歌。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珍视,和对世俗纷争的疏离。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鲜明的对比,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安于平淡的生活智慧。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幸福不在于外在的功名利禄,而在于内心的满足与平和。这种思想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依然能给人带来启发。
逍遥子
逍遥子,姓名不详,理宗淳祐中住罗浮山之茶庵(《罗浮志》卷二《白云庵》)。今录诗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