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白鹤岭

百里初见近,十里转见远。
绝顶不分明,白云时舒卷。

现代解析

《望白鹤岭》这首诗用简单的文字描绘了一种空间与视觉的奇妙体验,就像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望山跑死马」现象。

前两句「百里初见近,十里转见远」讲的是远距离看山时产生的错觉:站在百里外看白鹤岭似乎很近,可当真走近十里后,反而觉得山更远了。这种体验就像开车时看见远处的山似乎就在眼前,开了很久却发现距离没怎么缩短一样,诗人精准捕捉到了这种人类共通的视觉错觉。

后两句「绝顶不分明,白云时舒卷」转向山顶的描写:山顶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白云时而散开时而聚拢。这里没有直接写山有多高,但通过云雾的变幻不定,反而让人感受到山势的巍峨高耸。就像我们看现代航拍镜头里被云层半遮半掩的高山,那种朦胧感比直接展现全貌更有意境。

全诗二十个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先是远景(看似很近的大山),然后是推进镜头(越走反而显得越远),最后是山顶的特写镜头(云雾缭绕的动态画面)。诗人没有用一个生僻字,却用最普通的词语构建出立体的空间感和动态的云雾效果,这种「用简单说深刻」的手法正是古诗的独特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