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董孝君祠

湖环阚麓任清涟,古庙尘埋自汉传。
剑吐寒芒愤已雪,碑刊轶事墨犹鲜。
芳名百世留青史,至行千年启后贤。
爵禄可辞甘海曲,富春耕钓与骈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古老祠堂的景色和历史故事,歌颂了主人公董孝君的高尚品德。

前两句写祠堂环境:湖水环绕着阚山(阚麓)缓缓流淌,这座从汉代传下来的古庙虽然布满灰尘,但依然屹立。这里用"清涟"形容湖水的清澈,"尘埋"则暗示了岁月的痕迹。

中间四句讲祠堂里的故事:祠堂里陈列的宝剑仿佛还带着当年的寒光,似乎冤屈已经洗雪;石碑上刻着的故事,墨迹依然清晰。董孝君的美名流传百世,他的高尚行为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后人。这里"剑吐寒芒"用宝剑的寒光象征正义得到伸张,"墨犹鲜"则暗示故事历久弥新。

最后两句赞美董孝君的品格:他宁愿辞去官职隐居海边(海曲),像东汉隐士严子陵在富春江边耕钓一样过着清贫生活。"骈肩"意思是并肩,表示董孝君可以和严子陵这样的著名隐士相提并论。

全诗通过描写祠堂环境、历史文物和人物故事,赞美了董孝君不慕名利、坚守节操的高尚品格。诗人用"清涟"、"寒芒"、"墨犹鲜"等生动的词语,让读者仿佛看到了祠堂的景象,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

杜醇

宋越州会稽人,居明州慈溪,号石台。以孝友称于乡里,为学不求人知。经明行高,学者以为模楷。仁宗庆历中,鄞县、慈溪建学,先后为王安石请以为师,二邑文风自此而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