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人在秋天离开家乡时的复杂心情,充满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过去的遗憾。
开头两句"秋初江上别旌旗,故国无家泪欲垂"是说:初秋时节在江边告别,看着远去的旗帜,想到自己已经没有家了,眼泪都要掉下来。这里"旌旗"可能指送行的队伍,也可能是远行的船只上的旗帜。
接下来"千里未知投足处,前程便是听猿时"表达了前路茫茫的忧虑:不知道千里之外该在哪里落脚,未来的路上只能听着猿猴的哀鸣。猿啼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衬托孤独凄凉的心情。
"误攻文字身空老,却返渔樵计已迟"这两句是后悔:觉得自己一辈子埋头读书写文章是走错了路,现在想回头过打渔砍柴的平凡生活已经太晚了。这是很多古代读书人的共同感慨,寒窗苦读却没能实现抱负。
最后"羽翼凋零飞不得,丹霄无路接差池"用鸟儿的比喻说:自己的翅膀已经坏了飞不起来,想上青天却找不到路。"丹霄"指天空,暗喻仕途高位,"差池"是说错过了机会。
整首诗用简单自然的语言,把离乡背井的愁苦、对人生选择的懊悔、对前途无望的伤感都表达得很真切。诗人像在和我们聊天一样,说着普通人都能理解的烦恼:选错了人生道路、想回头已经太晚、看着别人成功自己却无能为力。这种真实的情感让这首诗特别打动人。
滕倪
滕倪,唐宪宗时阆中人。《全唐诗话》云:“倪苦心为诗,嘉声早播。”往江西吉州谒太守宗人迈,还蜀应秋试,卒于商于旅舍。仅存诗一首。《云溪友议》载倪诗有佳句“的发不能容相国,也同闲客满头生”。及题鹭鸶障子:“映水不深意,见人无惧心”。同时杜牧亦有句:“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泛指贵人,不如倪之极言相国为尤佳。